你會想到什么
這里有多重福利
帶你穿越千年!
福利一:
百年暨南文化素質教育講堂請到大咖
帶你探尋古道傳奇
講述南粵古驛道的動人故事
福利二:
首屆南粵古驛道視頻拍攝大賽來了
邀你用鏡頭記錄古道千年文化
最高萬元獎金等你來拿!
講座預告
Lecture Trailer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百年暨南文化素質教育講堂第346期
(中華文化傳承傳播專題)
南北通融 八方匯流
——揭秘走出歷史風煙的南粵古驛道
- 主講嘉賓:曹勁(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廣東省古跡保護協會理事長)
- 時間:2021年11月25日(周四)19:30
- 地點:曾憲梓科學館國際會議廳
- 主辦:黨委宣傳部 文化素質教育辦公室
說起南粵古驛道
你是不是有很多個問號
其實只要你來過廣東
就一定走過南粵古驛道
廣州最繁華的步行街“北京路”
批發地鼻祖“十三行”……
都是南粵古驛道沿線的地標
這些歷經歲月更迭的古驛道
為我們留下了怎樣的文化遺產
沿線的生態格局展現了中國
怎樣的歷史文化、地域風貌和文明成果
古驛道的保護、活化、利用又如何實現
這個講座將為你一一解答!
嘉賓介紹
曹勁:建筑學博士,研究館員。長期從事文化遺產保護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主持或參與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逕、抗戰時期華南辦學舊址、南粵古驛道、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等重點項目。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國家文物局專家庫專家,住建部名城委專家庫專家
講座簡介
散布在廣東境內的南粵古驛道,是指古代廣東區域內用于傳遞文書、運輸物資、人員往來的通路,是廣東地區與國內國外各區域開展商貿與文化交流的通道。根據省文物主管部門以及省直其他單位的調研,廣東省內古驛道的數量有上百條甚至數百條之多,這說明廣東古驛道存量資源十分豐富。
作為廣東省文物考古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業人士之一,至少從2016年5月開始,曹勁和她所在的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深入參與到南粵古驛道的遺產保護和活化利用工作,不僅完整見證了五年多以來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的全過程,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從現場考古到文化挖掘,從價值詮釋到品牌推廣,從總體規劃到項目策劃,從政策解析到人才培訓,她和她的團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提出了很多專業意見。
來百年暨南文化素質教育講堂,聽曹勁老師揭開南粵古蜀道的奧秘,感受南粵古驛道的魅力!
講座采用學分制
百年暨南文化素質教育講堂是本科生的通識教育選修課,從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所有學生只要在四年內參加8次講座并提交一篇課程論文即可獲得1個萬能學分,學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創新學分或通識教育選修課學分(文史哲類)。研究生還可以在“小白本”上蓋學術章。參加講座次數越多,課程平時成績越高。
更多信息可關注百年暨南文化素質教育講堂微信公眾號!
參與講座有機會獲得精美禮品
①文末點亮“贊”+“在看”并留言,評論區點贊前五的同學可憑截圖前往行政樓940辦公室領取“百年講堂”好創意文化周邊、谟H臨講座現場、與主講嘉賓互動亦有機會獲得“百年講堂”好創意文化周邊喲~
重磅活動
Activities
首屆南粵古驛道視頻拍攝大賽
也來了!
以鏡頭尋蹤古驛道
以行動傳承紅色基因
還有萬元獎金等你來拿
誠邀大家參加!
為貫徹落實關于歷史文化遺產的系列指示精神,以及我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加大對古驛道、古村落、古港、海防遺址等的保護力度”“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等要求,進一步提升南粵古驛道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粵港澳三地山水相鄰、文化同根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助力我省文化強省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省自然資源廳、文化和旅游廳、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決定聯合舉辦“南粵古驛道視頻拍攝大賽”。
一、活動背景
南粵古驛道是指1913年前廣東境內用于傳遞文書、運輸物資、人員往來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陸路,官道和民間古道,是遍布廣東跨越時空的大型線性文化遺產。
我省自2016年開啟南粵古驛道修復利用工作以來,持續推進形成覆蓋18個地市31個縣(市、區)的18條總長1280多公里南粵古驛道網絡,形成了各類特色主旨線路,打造開放式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持續舉辦文化好創意大賽、定向越野大賽、藝道游學少ㄦ繪畫大賽以及其他文化展示活動,為鄉村振興、全域旅游注入新動能,助推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城鄉高質量發展。
本次大賽鼓勵廣東省高校學生及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實地探訪南粵古驛道,親身感知沿線歷史遺跡、紅色文化、傳統民俗、人文故事,尤其是涉及的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故事,以鏡頭記錄、以音像描述南粵古驛道沿線優秀歷史文化、古村古韻、感人事跡,激發國內外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提升廣東文化軟實力。
二、大賽主旨
本次大賽主旨為“觸摸南粵古驛道千年文化,感知新時代中國強勁律動”。
三、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廣東省委員會
承辦單位:暨南大學
四、時間及流程安排
(一)作品征集報名。2021年11月26日—2021年12月31日。
(二)作品提交報送。2022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
(三)初審。2022年4月1日—4月10日。
(四)終評。2022年4月11日—4月25日。
1.網絡公眾投票:2022年4月11日—4月17日;
2.專家評委評審:2022年4月18日—4月25日;
(五)網絡結果公布及獲獎作品展示。2022年4月29日—5月5日。
(六)大賽總結表彰。2022年5月份(視疫情情況而定)。

五、獎勵設置
(一)獎項設置。本次大賽設置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10名,以及“最具人氣獎”1名、“最佳好創意獎”1名、“最佳制作獎”1名。
(二)獎金設置。一等獎獎勵12000元,二等獎獎勵6000元,三等獎獎勵1000元,“最具人氣獎”“最佳好創意獎”“最佳制作獎”獎勵1000元;凡入圍初賽隊伍皆獎勵南粵古驛道文創產品一套。
(三)評獎標準。終評由公眾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委評審兩個部分組成。

六、報名及作品報送方式
(一)作品征集報名
請有參賽意向的個人或團體填寫《南粵古驛道視頻拍攝大賽作品征集報名表》,并將填寫完后的掃描件PDF版、可編輯word版于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24:00前發至jnuxcb@vip.163.com,郵件以“團體/個人+古驛道視頻大賽報名表+負責人”命名。
(二)參賽作品報送
請已完成報名的個人或團體按照《南粵古驛道視頻拍攝大賽作品要求》,將《南粵古驛道視頻拍攝大賽作品報送表》與視頻作品、相關材料報送至暨南大學黨委宣傳部。
需提交電子版文件與加蓋公章的紙質版文件,電子版報送至郵箱:jnuxcb@vip.163.com,郵件名字以“團體/個人+作品名字+負責人”命名;請檢查郵件發送情況,若無法發送視頻文件,請將視頻作品拷至U盤,隨紙質版文件一同報送至暨南大學黨委宣傳部。
報送時間截止為:2022年3月31日24:00
報送地址為: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西601號暨南大學黨委宣傳部。
七、有關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參賽對象不限。團體及個人皆可報名參賽,可跨單位組隊;鼓勵高校間合作參與,無專業限制,普通高校全日制學生、相關單位從業人員均可參加。
(二)報名成功后,參賽選手及負責人不得變更。
(三)大賽不收取報名費,參賽者根據需要自行前往南粵古驛道調研。
(四)參賽作品涉嫌抄襲等不良行為的,將取消參賽資格。
(五)主辦方和承辦方有權根據需要對參賽作品進行使用,所提交作品的知識產權默認由主辦方、承辦方、參賽者三方共有。
(六)其它未盡事宜及活動變動情況以具體通知為準,相關通知將在大賽指定官網及公眾號公布。大賽主辦方擁有最終解釋權。
1.大賽指定官網:南粵古驛道網
http://www.nanyueguyidao.cn/(可供查閱相關資料)

2.大賽指定公眾號:南粵古驛道官方公眾號
聯系人及電話:
暨南大學黨委宣傳部
蘇倩怡,020-85220078;王菁,020-85228487
八、選題及內容要求
(一)選題要求
圍繞大賽主旨“觸摸南粵古驛道千年文化,感知新時代中國強勁律動”,挖掘南粵古驛道文化底蘊、紅色基因和教育內涵。探索古驛道在溝通古今、傳承歷史、推動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聚焦抗日戰爭時期古驛道上的革命故事、紅色傳統、斗爭精神,深刻把握“紅色”內涵;探索古驛道蘊藏的人文典故、民俗文化、家國情懷,聚焦古驛道所承載的厚重歷史文化底蘊在國家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下煥發的新活力。
(二)內容要求
1. 主旨鮮明。參賽團隊需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和歷史標準,圍繞大賽主旨,深入挖掘南粵古驛道上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愛國主義精神,推動紅色研學內涵式發展,促進古驛道活化利用與鄉村振興發展同頻共振。
2. 內容充實。深入挖掘南粵古驛道的歷史文化內涵與紅色傳統,從歷史傳承、文化傳播、黨建引領、自然保護、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等視角,講好古驛道上的故事,展現千百年文化歷史的深厚底蘊,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參賽視頻內容積極向上、充實完整,有創新、有亮點,表達思想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 科學合理。設計內容要立足南粵古驛道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充分考慮拍攝的可操作性、戶外安全性等,因地制宜拍攝主旨視頻。
4. 形式多樣。參賽作品內容完整,主旨鮮明,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創新?删C合使用影視藝術語言和手段表達思想、情感或故事內容,創新場景設計;構思巧妙、好創意獨特,具有想象力和個性表現力;故事設計生動感人,畫面靈動清晰富有新意,貼近當代青年精神需要,充分體現歷史底蘊和文化內蘊,激發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懷。
5. 注重原創。參賽視頻內容必須由參賽團隊自主原創設計,不得抄襲。
九、作品提交要求
1. 《南粵古驛道視頻拍攝大賽作品征集報名表》掃描件PDF版、可編輯word版(電子版文件)。
2. 加蓋公章的《南粵古驛道視頻拍攝大賽作品報送表》紙質版、掃描件PDF版、可編輯word版。
3. 圖文說明材料
① 1500字左右的文字說明材料,包含作品介紹與素材來源說明(含選題、故事、圖像、聲音等);
② 200字以內作品簡介;
③ 封面圖片1張;
④ 圖片3—5張。
要求:文字材料要求提交可編輯Word文檔與加蓋公章的紙質版,如有字幕,需一并提交。圖片另附,要求清晰度高,尺寸不小于960*600,大小在2MB—5MB之間,每張圖片須配文字說明,注明圖片來源。
4. 音視頻。格式為MP4格式;尺寸為1920*1080;單個視頻大小5GB以內,視頻時長不超過10分鐘。參賽作品應是原創作品,有相應的編導、演員、攝影、剪輯和后期等創作人員名單。
需提交的視頻文件3份:
1.完整版視頻作品1份;
2.無音樂字幕、無水印版視頻文件1份;